服務業“綠島”如江陰市澄江街道汽車修理集中噴涂項目,將原本點小面廣的汽修噴涂作業全部集中于6個中心,采用“干磨+烤漆+清洗”等工藝,配套建設規范的廢氣收集及處理系統,直接服務130余家汽修店,既減少了單個汽修店的治污成本,又提高了廢氣集中治理效率,有效降低了區域大氣污染物排放。生態“綠島”建設效益明顯。首先,是經濟效益。全省篩選確定的“綠島”項目,惠及中小市場主體超過5萬家,經初步估算,可節約治污成本超過30億元。其次,是環境效益。綠島模式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要,為子孫后代留下碧水藍天。福建活性炭分散吸附綠島模式方案
綠島模式已成功在江蘇泰興經濟開發區“落地生花”,目前,綠島模式已取得了良好的工程化應用成效,為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提供了有效途徑,預計相關技術及模式全方面推廣后,將可為環保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和化工園區等相關行業的綠色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面對新時代新要求賦予化工園區建設和石化產業發展的新使命,南大環保將通過持續創新投入,不斷探索、勇于實踐,推動化工園區及企業向綠色低碳與可持續發展轉型,為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福建活性炭分散吸附綠島模式方案綠島模式鼓勵城市建設要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對環境的影響。
雨花區構建VOCs治理“綠島”新模式,以高水平保護促進高質量發展。基本情況,2022年,雨花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478.2億元,高質量發展排名躍升至全國強區(地級城市市轄區)第9位,穩居中西部省份城區頭一。雨花區牢固樹立“兩山”理念,統籌好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關系,以污染防治攻堅戰“夏季攻勢”為抓手,強力推進重要行業、重點企業VOCS深度治理,走出了一條以高水平保護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同時,以創建國家等級“兩山”基地、美麗河湖為契機,積極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創建;分類完成省級下達的7個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任務,修復面積23.4847公頃,鞏固生態修復成果。
日前,位于杭州灣上虞經開區的浙江虞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年回收26000噸飽和活性炭再生利用”項目順利通過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申領驗收工作,為集中高效處理較大區域范圍內的VOCs(揮發性有機物)打下了堅實基礎。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項目投運后,每年可再生活性炭產品1萬噸,基本覆蓋園區所有工業生產企業,可幫助周邊企業減少VOCs排放1000噸左右。“相當于減少3.6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節約4.5萬噸標準煤,真正實現減污降碳、綠色環保。”該負責人說。綠島模式強調資源的循環利用,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環境污染。
“‘綠島’項目讓中小企業獲得專業化環保治理服務,騰出更多精力聚焦主業謀發展。”江蘇省生態環境廳主要負責人表示。106個“綠島”項目中,像南沙集中噴涂中心這樣的工業“綠島”項目占比較高,其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危廢集中收集貯存、噴涂中心等是重點。業內專業人士認為,推進“綠島”試點,既是幫助中小企業大幅降低污染治理成本、更好生存發展的有效之策,還是推動經濟發展、保障民生就業、改善環境質量、實現多重目標動態平衡的多贏之道。通過實施綠島模式,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加宜居,空氣質量得到了明顯改善。山西綠島模式工程
通過綠島模式的實踐,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生態環境保護經驗。福建活性炭分散吸附綠島模式方案
政策發力為各地建“綠島”保駕護航,2020年初,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制定下發《關于在全省開展“綠島”建設試點的通知》,將“綠島”建設作為落實“六穩”“六保”要求、服務中小企業、推動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協同并進的關鍵舉措,系統謀劃,先試后行,穩步推進,努力從政策上為各地建“綠島”保駕護航。出臺管理辦法。成立工作專班,出臺《江蘇省“綠島”項目管理辦法(試行)》,規定“綠島”項目申報、篩選、實施和運行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有關要求,明確政策支持、經費保障和監督考核機制,普遍征集“綠島”標識牌,形成完整的工作管理和推進體系。福建活性炭分散吸附綠島模式方案